教师教育与发展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探讨

    郭英;谢名春;

    虽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不断地变革:一是要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二是要立足于区域发展实际,调整课程比例,优化课程内容;三是要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注重教育实践体验;四是要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

    2012年12期 v.26;No.20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8 ]
  • 纵向整体—分段连接: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体系

    张芹;

    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纵向整体—分段连接"的训练体系,是在"大语文教育"观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以往诸如"横向整体—学科渗透"训练体系的补充。其内涵是:注重语文教育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却又具有小学、初中、高中的阶段特征,将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中的这三个阶段全面贯通、整体融合。培养既能承担小学语文教学,又能承担初中、高中语文教学的高素质语文教学师资。

    2012年12期 v.26;No.20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4 ]
  • 试论促进实习支教学生的经验性学习

    赵建华;李佳;

    师范生实习支教是一种经验性学习,这种经验性学习具有教育性特征。实习支教学生的经验性学习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实习支教学生的经验性学习:让学生明确实习支教的目标,为支教学生提供一定的初始帮助和实习过程中的专业指导,努力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对经验与理论的关系进行反思。

    2012年12期 v.26;No.201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1 ]
  • 教师流动制的反思

    司志敏;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推行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生和初中生就近入学这一重大举措。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却引发了中小学生"择校"这一负面现象。为了解决"择校"问题和城乡教育资源差异问题,中国借鉴了国外的教师流动制度,在均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教师的"单向上位流动",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强制性的流动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容易滋生腐败风气,不利于教师安心工作;与教师职业的长期性特点相悖,教师的家庭等后顾之忧难以解决。要真正解决"择校问题",需要将重点高中的名额指标下放到各个初中,利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薄弱学校,实行教育券制度等方法。

    2012年12期 v.26;No.201 12-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7 ]
  •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徐锦;

    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以来是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但有关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比较偏少。文章以江西省抚州市400名农村中学教师和13名中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在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2012年12期 v.26;No.20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5 ]
  • 西非汉语师资培训的研究——以利比里亚孔子学院为例

    杨丽君;夏日光;

    随着汉语热在西非的不断兴起,西非的对外汉语教师紧缺问题日趋严重。以利比里亚孔子学院汉语师资培训为例,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加强培养本土汉语师资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文化意识能力、研究能力,从而使西非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真正面向西非、扎根西非,成为一支持续稳定的高素质的汉语教学队伍。

    2012年12期 v.26;No.20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6 ]

教育与教学心理

  • 二元推力矢量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干预模式

    罗雨;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教师干预模式对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以二元推力矢量取向理论为指导,探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采用"预设→过程修正→导向"的教师干预模式,去解决一些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验表明:1)二元推力矢量取向的教师干预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动力;2)该模式下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材选取、案例分析、教学互动、实验实训方面取得较好效果;3)在该模式下,学生的中心意识、主动学习、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融英语语言信息采纳、英语交际交流、英语应用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语言技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4)二元推力矢量取向的教师干预模式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涉外综合应变能力。

    2012年12期 v.26;No.201 22-2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

    戴丽英;王操红;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298名在校大学生,对其施以检测一般自我效能感量、领悟社会支持量和成就动机,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因子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三维度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对于成就动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2012年12期 v.26;No.201 27-2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1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25 ]
  • 消解大学生心理障碍之解释风格策略浅析

    杨超;江玲;

    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是:焦虑,自卑,自我评价低;学业压力问题、就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长期沮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解释风格理论,提出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帮助学生学会捕捉自己负面的自动思维,对自动思维进行评估,反驳自己的自动思维,找出正确的解释。

    2012年12期 v.26;No.201 30-3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教育论坛

  • 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述评

    柯玲;张继远;

    目前在中国,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梳理文献,归纳出主要涉及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研究视角、问题表现、障碍、实现路径等内容;同时,发现国内对城乡教育一体化专门评价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不够,借此,希望引起国内学者的进一步关注。

    2012年12期 v.26;No.201 32-3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4 ]
  •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负担的文化资本考察

    朱朕红;

    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因家庭文化产品及人力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及基础设施的薄弱与落后和个体身心综合素质异化的现状,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阻碍了其学业成就的取得。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负担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提升农民工家庭教育质量、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及自学习惯结合起来,才能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

    2012年12期 v.26;No.201 35-3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我国当代教学观的反思与重建

    李香玲;

    教学观是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关于教学观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从心理学、哲学、生态学、复杂性科学等视野或学科来研究,也有学者在批判传统教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观。毋庸置疑,这些研究拓宽了教学观的视野,丰富了教学观的理论。为了促进教学观研究的纵深发展,文章针对已有的研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2012年12期 v.26;No.201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6 ]
  • 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目的研究述评

    高磊;王娜娜;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转型期使教育目的呈现出独有的特殊性,教育不应只拘泥于为社会发展服务,而应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通过对中国教育目的诸种理论基础的梳理,分析教育目的的嬗变,探索兼顾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之道。

    2012年12期 v.26;No.201 43-4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教育公平思想的体现与缺失

    王倩;

    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开始实施,免费师范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2011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师范教育和免费政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对这一政策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凸显的不公平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能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达到促使整个社会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目的。

    2012年12期 v.26;No.20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 中国台湾大陆口译职业化发展对译员培养的启示

    徐寒;

    采用职业化理论中的特质观点,以专业组织、培训、认证制度作为口译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对比分析中国台湾和大陆口译职业化发展阶段、水平和优劣,以便两地在今后发展中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从专业组织、培训机构、认证考试、制度建设等方面优化口译职业化进程,总结对译员培养之启示,促进交流、增进理解、和谐社会、强大中华。

    2012年12期 v.26;No.20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9 ]

思想政治教育

  • 从生产劳动的德育价值看我国的生活德育——基于学校德育的视角

    叶华光;

    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而且是超越生存的生活方式。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自身与其他生物在生存方式上的差异,进而确立人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通过生产劳动的社会性逐步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在社会评价体系的"扬"和"弃"中确立了人的生活方向,给人的生活方式赋予了特定意义。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集体式的生产劳动正在向着分散性和自主性的生产劳动演变,人的社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人们的德性养成所需的社会基础受到冲击。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功利倾向的学校智育的推行,使生活德育不断虚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必须重塑生活德育的主导地位。

    2012年12期 v.26;No.20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问题关系探析

    王艳双;

    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面对着来自社会、他人和自我三者的压力,也产生相对应的心理问题。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文章主要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讨论解决措施及意义,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2012年12期 v.26;No.20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教育“生活化”之“史纲”隐性资源开发利用

    刘志刚;

    要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必须大力开发与利用学校内外各类隐性教学资源,实现历史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历史化"。这可以从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操作:用仪式塑造学生,在休闲中引导学生;用文化熏陶学生,在实践中感染学生;让历史与现实对接,而不是逐渐淡去。

    2012年12期 v.26;No.201 63-6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高等教育与管理

  • 论科学实验研究与理工科研究生科学人文精神培养

    宁德刚;

    研究生是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并服务于社会的高端人才。一个合格的理工科研究生应该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理工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除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的培养机制外,还应该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理工科研究生科学实验研究的培养环节,以实验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为国家造就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2012年12期 v.26;No.20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 文化创意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张学权;

    创意人才的培养及其成长机制广为政府、高校和园区所重视,成都大学立足"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创意人才培养新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跨文学、艺术和管理学科的"文化创意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和"一心三翼五模块"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建设上,创新植入且强化了"两基一专"课程群;在"五模块"的培养实施基础上,尤其注重实验创意设计教学、企业创意产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创意活动教学。

    2012年12期 v.26;No.20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周小理;姜超;马忠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新建本科院校,成立实体化的工程创新学院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平台,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校企合作机制,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2012年12期 v.26;No.201 73-7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8 ]
  • 二本院校大学生数学素质的评价

    肖岸纯;程池;左玲;

    数学素质是理工科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数学教学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大学本科生,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普通高校里评价学生,使学生各取所需,完成好自定的目标和任务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针对大学生数学素质所涉及相关要素开展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为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数学素质给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方法。

    2012年12期 v.26;No.20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苏北新建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C管理模式的研究

    张以科;

    高效的教学管理是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对于苏北的新建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C管理模式的引入,更新管理理念,实现教学管理系统的优化和管理效益的提升,助推教学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012年12期 v.26;No.20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基于360度绩效考评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黄军荣;上官明愫;施宏伟;

    在高校教育绩效评价中引入360度绩效考评法,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有益尝试,也符合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进行360度教学质量考评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的团队精神和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文章具体阐述评价过程的三个阶段,并进行全方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设计。

    2012年12期 v.26;No.20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7 ]

高校学科教学

  • 高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陈蓓;

    为实现职前与职后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对接,高师院校开设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系列课程。教师要以视频案例和文本资料为主要教学资源,采用案例研讨与小组交流、说课训练与微格教学、专题讲授与课题研究、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形式,以期实现"教学观摩评析、教学技能体验、教学反思领悟、教学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012年12期 v.26;No.201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付柳林;

    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措施包括:注重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衔接、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开展数学建模实践。

    2012年12期 v.26;No.201 91-9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之实践导向模式的建构

    许杰;杨基和;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兼顾文科写作技巧和理科分析技能双重教学要求,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然而,目前的教科书编排内容和教学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增删教学内容、开展训练讨论、模拟审稿流程等多种方式,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整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对科技论文写作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

    2012年12期 v.26;No.20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88 ]
  •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教师口语教学设计

    胡智丹;

    教师口语教学普遍重视语音和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而忽略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教师口语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强化语域意识,可以训练教师口语的专业性;掌握人际意义,能够提高教师口语的得体性;解析语类结构,利于优化教师口语的适切性。重视这几方面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教师口语的特征,实现日常口语向职业口语的转换。

    2012年12期 v.26;No.20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探究

    李平;

    作为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举足轻重。对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进行动态的、及时的形成性评价,将极大地改善翻译教学的现状。通过对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其理论基础的分析可见,应当运用多种方式对翻译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并使其贯穿翻译教学的始终,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2012年12期 v.26;No.20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5 ]

职业教育与教学

  • “四合”理念下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构建

    林汉顺;林若波;

    "四合"理念是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标和办学理念,它将加快新一轮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步伐,直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发展。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校企合作、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等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构建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并围绕四个合作理念,探索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2012年12期 v.26;No.20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5 ]
  • 课堂互动与话语权关系把握分析及其启示

    张爱玲;

    课堂互动是学生积极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对课堂话语权关系把握直接影响到与学生语言互动的数量和语言质量。从学生学习知识的默契到教师引导性的互动直至学生自主性的话语权掌握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虽然教师始终是课堂话语权的掌控者,但教师应在互动中引导、扮演适宜角色,以协商等方式掌控课堂的话语。教师适时地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将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知识的能力以及积极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2012年12期 v.26;No.20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4 ]
  •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分析入手

    张春歌;

    为了提高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培养问题意识、细读经典文本和日常的写作训练三方面进行,着重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理性评说能力的提升,促进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毕业论文指导机制的创新。

    2012年12期 v.26;No.201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李学珍;

    职业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教师的水平和相关教育部门与学校的管理水平。技能大赛反映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些问题,说明要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爱岗敬业、校企结合、专兼并重的强化科研与实践能力的高职师资队伍。

    2012年12期 v.26;No.20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1 ]

基础教育与教学

  • 论和合思想与语文课程

    李学;吴照;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自然受语文本身状况和语文知识状况的制约,受制于一定社会与学生个人成长的要求。汉语文本身的和合品性、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和合要求,语文课程克服自身的二元对立的问题,都需要体现或吸收传统和合思想的智慧,因此和合思想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2期 v.26;No.20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以一节公开课《国共合作抗日》为例

    韩正光;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传统的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2012年12期 v.26;No.201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 全日制教育硕士如何上好中学多媒体地理课

    狄佳云;郭春喜;

    部分全日制地理教育硕士缺乏地理教学经验,中学多媒体地理课是教育实习的必备环节,上好多媒体地理课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备好多媒体地理课需要钻研教材,设置好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配套的地理教学法和制作得体的多媒体课件;上多媒体地理课时需要突出重难点,表达清晰,板书规范和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后需要做好反馈与反思。

    2012年12期 v.26;No.201 121-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困境和策略

    石茂林;

    在追求民主、重视人权的世界潮流之下,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先进国家重视的话题。除了尊重个人的受教育权外,也强调无差别的对待,保障个体的受教权益。中国的特殊教育亦在此思潮的影响与带动下,逐渐受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政府逐渐将特殊教育的实施向下延伸到学前教育领域。文章根据相关的理论文献与实证研究,阐述学前融合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中国学前融合教育所遇到的困境,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成为未来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参考。

    2012年12期 v.26;No.201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3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77 ]

  • 《教育与教学研究》撰稿规范

    <正>为了加强本刊版式的规范化,请作者参考以下规范撰稿:一、来稿格式按顺序包括:题名(也称题目或标题),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作者简介;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均与前面中文对应);通讯地址(工作单位全称、省市名、

    2012年12期 v.26;No.201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下载本期数据